中美关系到底还有没有的缓?

中美关系是影响当今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至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合作与竞争的良性大国关系,是中国与美国长

中美关系到底还有没有的缓?

中美关系是影响当今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至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合作与竞争的良性大国关系,是中国与美国长期以来确立的一种关系。

但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在近年来不断地增强,这种关系中的竞争因子不断地发生摩擦,损害着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深度解剖这种关系的变味,要明白,这种经贸竞争渐趋紧张的根本原因绝不是中国的强大,而是美国深陷“修昔底德陷阱”的大国霸权主义的原因。

美国国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即“中国的崛起必然会挑战美国的地位,最终中国将取代美国的世界霸权,中国统治的时代即将降临。”

首先,对于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还是需要重申一遍:中国不会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道路。

中华民族骨子里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无论是我国近代以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是对待香港澳门问题所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都很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的“和而不同”的思想。

而面对中国宽容的内外政态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不仅没能体会到中国希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反而一再在香港,台湾,西藏等问题上大做文章,妄图割裂中国国家主权。

以忧虑大行其道,为达到狼子野心不择手段,这是美国的行事风格,而中美两国的关系最终能否走向和缓,并不取决于中国发展的速度能否减缓,而是取决于中国能否走上和平崛起的道路。

拜登上台: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美国东部时间1月20日中午,民主党人乔·拜登正式宣誓就职美国第46任总统。拜登上台首日就签署了17项行政令,如美国将重返巴黎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等行动指令,这无疑对于世界气候问题和抗击疫情具有积极影响。

不同于特朗普在任期间的疯狂“退群”、一言不合就毁约等偏激单边主义做法,拜登政府显然更为和缓,这对于恢复美国的国际形象,以及中美经贸关系回复正常化,释放着积极的信号。

但拜登政府正如一些浅薄起哄的人所说的——“亲中”吗?以政指见,在经济上,1月29日,拜登政府表示,将重新评估特朗普时期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评估期间暂停对37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举措,但这并不表示拜登在经济上放宽对华遏制。

美方的说法是:待到全面评估完成,再和同盟国商议对华政策,然后中美的贸易关系再做进一步调整。然而,20年12月30日,欧盟与中国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欧经贸协作进一步加强,走欧洲盟国孤立中国路线落空。

1月26日,中新自由贸易区升级,而与中国密切协作的新西兰无疑与邻近的澳大利亚形成鲜明对比,澳大利亚上蹿下跳挑事的频率明显下降,安分不少。显然这与拜登想象的“兄弟情”有所出入。

贸易摩擦的叫停诚然可喜,但预计美国在未来与华贸易时仍然会对部分药品、高科技产品加征关税,限制中国高科技出口与中国资本进入美国市场。我国方面应该加强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早日攻克美国建造的技术壁垒。

最无诚意的佐证莫过于加拿大的态度。1月29日,加拿大法院驳回孟晚舟申请放宽保释条件要求。从此可见,拜登对贸易战的放停,不过是美国疫情内乱之下的无可奈何,一边向中国发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伪友好信号,一边掐住中国的后颈。

这样的手笔,怎敢掉以轻心?

在政治上,拜登对中国的态度与特朗普政府的作为差别不大。拜登上台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莱斯发表声明:“敦促北京停止对台湾施加军事、外交及经济压力,与台湾选民代表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在对台的干涉上,拜登政府依旧是无礼的美国做派,其声明表示,美国将继续坚持《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继续协助台湾提升防卫能力。这无疑是在宣示:我老美依旧不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不过若是以美国当前的情状,支持中国统一台湾,那我们才应该好好深思拜登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台湾问题意料之中,但南海近期来所起风浪属实是彻底帮我们看清了美国的嘴脸。

1月23日10时,美国“罗斯福”号航母巴士海峡进入南海活动,不到一周时间,“罗斯福”号在不到一周的时间撤离,而原本驻扎在中东地区针对伊朗的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穿过了马六甲海峡,闯入南海。

南海自从拜登上台之后风波阵阵,这样赤裸裸的威胁和恶意,美国军方已经将拜登政府的对华态度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诚然,中美双方的冲突是结构性矛盾所致的,但这一系列大动,都不代表中美关系已经到了缓无可缓,一触即发的地步。反而,面对新冠疫情,拜登如果想要快速控制疫情,免不了向战“疫”大国——中国学习,这是两国关系再续正常化和共谋发展的重要契机

后疫情时代中美的再度携手

截至北京时间2月5日23时23分,美国累计确诊26681420例新冠肺炎病例,455915名患者死亡。

疫情相较于之前有所好转,这与美国政府改变抗疫战略密切相关,拜登上台后主张积极抗疫,主要手段有:扩大紧急救助计划、通过实施“百日口罩令”、设立联邦疫情应对小组、重新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加快疫苗研发等等。

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无疑是对美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孤立主义”的强烈抨击,特朗普政府的疯狂“退群”行为非但没能使美国疫情得到好转,反而使美国一度陷入“孤立狂欢”的境遇。

这恰恰再一次证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性,世界人民是一个整体,如果国外疫情失控,美国也绝对无法独善其身。

在这次疫情中,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疫情的快速控制,各国领导人的正确决策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各国在特殊时期的关键协作,互帮互助,互援物资,技术支持,这是疫情期间所收获的宝贵财富。

可试想,如果中美两大国在疫情初一爆发时能够摒弃前嫌,携手互助,甚至帮助世界度过这个难关,这次疫情的打击应该会缩减到最小。

“9.11”事件后,美国国内危机意识弥漫,单边主义道路愈发狭窄,在美国设定的一系列国际规则制度中,常常是坚持“美国优先”原则,争当大国,一逞大国风采。

但是在此次新冠疫情中,美国的大国担当荡然无存,这与美国国内对意识形态的过度敏感亦或是迷信有关。美国面对大批新冠确诊病例,多个州的医疗系统已濒临崩溃,而“百日口罩令”之下必须达到的成效,联邦政府必须尽快回复公信,这迫使美国开始向世界求助。

同时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国愿意继续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加强抗疫协作,并为美国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事实上,在此次疫情中,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医疗物资高度依赖,而中国也早已对美国出口了大批口罩、防护服等物资。

但这些本着和平和关爱人类健康的援助,不仅一次被西方各国解读为“口罩外交”,甚至一些国家因为中国的担当精神和中国速度而恶意揣测新冠的来源。

面对这样以己度人的险恶心理,面对美国接二连三的政治经济挑衅,中国并未趁火打劫,反而在美国需要援助时,第一时间予以回应,这一切都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与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

但只有中美两国关系真正出现重大转折,西方各国对于中国的理解才能进一步加深。而能否正确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目标。

从美国崛起的历史进程看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行性

再次回到美国对中国,对“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忧虑的问题上来,美国实在矛盾。虽然美国在近代史上的所作所为确实可以说是兴风作浪,但在二战之后,与英国交接世界第一强国的王座时,确实没有爆发硝烟大战。

美国的韬光养晦和成功崛起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其中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美国在英国为世界霸主的时期,从未主动展露过觊觎世界霸主地位的苗头,而是一心发展军事和经济,而其最为显著的就是美国强大的制度创新能力。

美国自从掌握世界霸权之后,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体系、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二战之后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事实上,当今历史学家中有一个普遍的观念:近代以来,越来越难以发生因大国之争而产生的世界大战了。

这个趋势在美国没有硝烟地接过世界霸主的王冠时已经可以窥见,而从“冷战”以苏联解体为结局到“一超多强”的局势形成,这都说明世界力量中心正在发生千古未有的大变局,以刀枪死伤为代价的权利交替时代已经过去了

另一方面,美国在取得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之后,并未松懈,深知居高自傲的下场就是下一个西班牙,多年来,美国一直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领先于世界,它的霸主地位是由长期以来经济的高速腾飞为基础的。

这其中对于中国和平崛起的启示意义重大,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的和平崛起绝对正义,且符合大国崛起的兴衰定律。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不应该只能是“新冷战”思维之下的对立关系,美国在万不得已之下不能也不应该选择中国作为敌人,中国始终有可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人民共创一个真正公平公正的大同社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面对中国的崛起,西方为什么忧虑》

人民论坛:《疫情下的美国危机四伏》

徐浩然:《当代西方资本主义面临的困境及其自我调适》

《域外观察》:《美国的公共卫生体系的脆弱性体现在何处》

王辑思:《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全球角色》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