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新冷战早已开始,中国高层从03年起就有准备

自从丘吉尔那场极富煽动力的“铁幕演说”发表以来,“冷战”一词就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绕不过去的高频词汇。无论身处老牌帝国主义阵营的英法,还是新兴

温铁军:新冷战早已开始,中国高层从03年起就有准备

自从丘吉尔那场极富煽动力的“铁幕演说”发表以来,“冷战”一词就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绕不过去的高频词汇。无论身处老牌帝国主义阵营的英法,还是新兴超级大国的美帝,抑或是自我定位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没有谁能够无视冷战对世界局势带来的深远影响。

虽然美苏两极对立的局面早已崩解,但冷战之后还有后冷战,再后更是进入了新冷战时代。

著名学者温铁军教授更提出总结,认为“新冷战”其实早已开始,中国高层从03年起就有准备。奥巴马一手操作的“重返亚太策略”、特朗普大力推动的“40年来最大的中美贸易战”,都可算是这一框架下的具体事件。

告别冷战

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的意义来看,1992年都必定是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笔的一年。这一年的头两个月,邓公南行,思考的是我国自身的现状与未来;而在前一年的最后几天里,“牢不可破的联盟”刚刚崩解,为苏东解体的大潮敲下了最后一个休止符。

冷战结束带来的蝴蝶效应是巨大的,即使是看上去没什么直接关联的经济领域——由于长久以来的最大敌人倒下,美国军方若干技术解密、转向民用,一波嗅觉灵敏的先行者从中发现了潜在商机,其中不乏后来蜚声全球的大佬比如比尔·盖茨

一时之间,IT成为众目所瞩的摇钱树聚宝盆,这驱动着大量资本从工业化国家回流到美国国内,投入新的抢钱大潮之中。而这些被资本抛弃、经济遭受重创的“工业化国家”,便包括了不少当时看上去局面一片大好的东亚国家。

温铁军认为,这恰恰是世界发展道路上屡见不鲜的至理之一——这世事未必尽如人意,“你做了什么”和“你得到什么”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模式。哪怕是依样画葫芦,完全复刻别人已经成功的例子,也未必就能保证获得同样的成功。

比如这个过程中的东亚诸国,哪怕是按照西方的经济模式走上了发展低端产业的道路,看上去风光得很、充满希望,但同样可能在一夜之间被摧枯拉朽。追求看上去光芒万丈的现代化进程,实则异常曲折艰险,其中有大量的经验教训可堪玩味。

97、98两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的“四小龙”不得不直面风暴,这四处已经不算差了,至少至今仍流传着江湖传说;看看当初仅次于它们的“亚洲四小虎”,如今又有几个人还会提起它们的名头呢?

后冷战时代

在冷战结束的初期,我国不但卸下了来自北方的巨大压力,也确实有过一段相对宽松的日子。当时美国内部针对中国的主流看法是“中国崩溃论”,认为不用再付出大的代价去刻意针对,中国自己就会步苏联的后尘。

这个逻辑看上去还是挺顺畅的: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垮了;中国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肉眼可见远不如苏联强大,当然也有垮掉的风险而且很大——东欧那一堆国家不都是这么垮掉的吗?“多米诺骨牌”啊!

当然这里面可能还是实际层面的原因,进入后冷战时代之后,美国一超独霸,多少也有些馅饼砸中脑袋的味道。

当然不是说美国就此萌生了侥幸心理,但苏东剧变之后,东欧一带留出的巨大势力真空,也是需要花点时间精力才能吃得下来的。更别说,还有老欧洲在旁边虎视眈眈呢……

换句话说,后冷战时代初期流行的“中国崩溃说”,到底是先有理论、进而影响到美国的对华策略,还是先有“东欧第一”的策略、后有应运而生的理论支撑?这还真的很难讲。

1992年底,后世人称“最会搞经济的总统”克林顿击败了寻求连任的老布什,入主白宫。这任总统的对华主张是以拉为主,就任第二年开始了对华的“全面接触”,第三年又延长了对华最惠国待遇。

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

看上去可以松一口气了是吗?然而现实是无情的,国家之间只要牵扯到利益,什么事都有人干得出来。1993年的头条之一可就是“银河号”事件了!到了96年,美国的航母编队都开进台湾海峡了……

温教授将“后冷战时代结束,新冷战开始”的节点定义在1998年,其中有他自己的逻辑——正是因为我国成功地应对了持续97、98两年的东亚金融风暴,才促使西方将主流看法从“中国崩溃论”转向了“中国威胁论”。

当亚洲金融危机来袭时,我国的情况其实并不比邻国的什么龙啊虎啊来得好——我们的金融坏账也很严重,但我们有保命的看家本事:经济主权掌控在政治主权手中。

因为我们是个“真正的”主权国家,能够做到使用财政手段将不良资产剥离出去,然后使用外汇向金融部门重新注资,使得后者满足巴塞尔协定规定8%的资本充足率。

用通俗的例子来讲其实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对方使用棍棒发起了群攻,发现东亚倒了一片但你还能站得住,于是这家伙就放下棍棒,拿起了刀甚至是枪。而从棍棒换枪的这一刻开始,前方就是新冷战时代了。

至于理论基础,其实远在冷战之前,美国早就成型了对战争周期性进行论证的“权力转移理论”。按照这一理论的参照标准,“潜在挑战国”的综合国力达到现主导国的80%,就会被贴上“危险分子”的标签,从舆论到实际都给予全方面打压——显然,那时的我国达不到。

真正指名道姓的“中国威胁论”出炉在1990年,发文章的人是个日本防卫大学的教授。考虑一下日本从二战结束就完全挂在美国链子上、连军费都得自掏腰包交给美国的事实,日本教授是站在什么角度发话也就不必讨论了。

但我们的态度可一贯是都快低调到透明了,“不称霸”之类的话术从来不离口,面对这种“炒作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从来都是否认三连:我不是、我没有、你别胡说啊……。只是到了98年挺过东亚金融风暴之后,连这些台面上的平静都一去不复返了。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自此认定中国为“资本管控国家”。之后,来自各个领域的压制变本加厉:1999年,南联盟大使馆事件;2001年,81192,南海撞机;同年,小布什上台,我国和俄罗斯、伊朗等国家被扣上了同款 “邪恶国家”的帽子。

也就是机缘巧合,“人选不如天算” (温教授原话),这一年另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便是 “911”,此后美国被迫将第一优先级放到了中东。再加上内部也有网络经济泡沫等等“内忧”,我国由此又争取到了十年左右的黄金发展空间。

走自己的路

这就是21世纪我国迎来外商投资高潮的背景,也是在这段时期内,我国逐渐展现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行走道路。

我们常常看到网上列举各种问题,“看到别人可以,就以为自己也可以”,但实际上,除了来自自身的可控因素之外,环境的变化、其他外部力量的介入,都是可能会改变结局的重量级因子。

这也是我国在“摸着白头鹰过河”过程中逐渐作出改变的源动力,如前文所述,我国始终紧握金融主权没有放手,这也使得无论外商怎样盈余,到国外(主要指美国)投资都谈不上是个好出路。

2003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另一个重要的节点。

我国的“认清现实,放弃幻想”,并不是直到03年才开始的,毕竟之前和苏联、和美国、和周边大大小小的邻国都发生了那么多事,深刻明白“国家面前没有朋友兄弟”的含义。然而的确是到了03年,才真正明确了自己接下来要走的路。

放弃GDP至上的粗放增长型发展,转而追求质量效益型增长,着力于城乡平衡发展。到了06年,又提出了“两型经济”(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方向。直至20年,形成“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的“两个循环”模型。

结语

这就是温铁军教授之所以判断“‘新冷战’早已开始”的依据。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到了现在还提带“冷战”的说法,未免气氛过于剑拔弩张,因此更愿意把国与国之间的对抗称为“软战”。但是不管用什么专有名词,台面上甚至可以亲密又坦诚,对抗始终客观存在。中国高层从03年起就有准备,也正是基于这一判断。

美国至今仍然手握至少两大利器:一是冠绝全球的军事武力,二是美元霸权地位。

再看看大洋彼岸奥巴马、特朗普以及可能还有接下来的拜登的作为,不难看出,大家面子上虽然都还举着“和平、发展、全球化”的牌子,实际操作可大有讲究了。在可预期的未来,对撞型矛盾、甚至更激烈的对抗型矛盾也可能发生。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