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表兄文运昌求官求职,毛主席: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公与私,自古以来就是难以两全的两个对立面,一个人哪怕再厉害,也没有办法同时兼顾这两面,想要在公的道路上坚持到底,就必定会让私觉得委屈,而想在

面对大表兄文运昌求官求职,毛主席: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公与私,自古以来就是难以两全的两个对立面,一个人哪怕再厉害,也没有办法同时兼顾这两面,想要在公的道路上坚持到底,就必定会让私觉得委屈,而想在私上牟利,就必定会有损公这一面,这样的抉择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就连国家主席也难以避免这样的选择。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毛主席收到了来自自己表兄文运昌的一纸书信,除却家人的寒暄,信里还提到了为他在首都谋个职位的事情,可毛主席却直接表示: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文运昌与毛主席有着怎样的过去?主席又为何会拒绝他的请求呢?

文运昌:毛泽东的“引路人”

每个人一生的拼搏,都与自己的童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儿时见过的人、遇到的事、读过的书,都在一点点地塑造一个人,让这个人对世界有着自己的看法,毛泽东也是一样。

毛泽东的母亲叫做文七妹,父亲叫做毛贻昌。在他母亲家生活的地方,文家是个大家庭,在当地很有名望,家里土地不少,房屋也有几十间,家里人口最多时有四十几口人,算得上是有名的乡绅。毛泽东的幼年就在自己的外公家度过。

文家人口很多,儿孙辈人的更多,这也就让毛泽东有了很多的表兄弟。大家平日里生活在一起,老人看着孩子们整日嘻嘻打闹,也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好时光。年纪较小的毛泽东因为聪明伶俐所以备受家里长辈的喜欢,表兄们也都很喜爱这个小弟弟。而这其中,文运昌喜爱毛泽东最多。

文运昌比毛泽东大了九岁,是他的大表兄。那时的他已经开始上学,并且很喜爱读书,加之家里藏书丰富,使得他早早地接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不上课的时候,这一大一小两兄弟就凑到一起,一个讲故事另一个竖起耳朵听,久而久之两个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到了毛泽东八岁这一年,他被父亲接回了自己的家里,进入了私塾学习。因为好学的天资,毛泽东对书本的渴望越来越大,私塾里的古文书已经开始不能满足他了。可毛泽东父亲是生意人,一心只想着做生意,家里藏书并不多,所以毛泽东开始面临无书可读这样的问题。

而且在这个时候,他的父亲也不愿意再供他继续读书,而是想让他子承父业,学习如何打理生意,还特意把他送到米铺去当学徒,尽管毛泽东十分抗拒,可终究难以说动父亲。在这个时候,文运昌帮了毛泽东一把。甚至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文运昌是毛泽东学习新思想的“指路人”。

在毛泽东要辍学做学徒时,是文运昌与自己的父亲极力劝阻,并拿自己的信誉作担保,才让毛泽东进入到了东山学堂得以继续学习。在毛泽东无书可读的时候,文运昌把自己的藏书拿了出来给这个弟弟读。

这些书中最让毛泽东觉得有趣的,就是一些与进步有关的书籍,毛泽东曾经说:“我进了东山学堂,在这个学堂里有了不少的进步,但是我无心读古文,当时我正在读表兄给我的两本书,一本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一本是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非常感谢我的表兄。”这里的表兄指的就是文运昌。

就这样毛泽东一点点地用知识与思想丰富着自己,慢慢地不再只醉心于书本与理论,他也开始参加各种革命活动,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了自己的革命。这样看来,若是没有文运昌,毛泽东的学习之路可能早就被断送了。那既然文运昌是这样一个有知识、有远见的人,为什么不自己加入到革命里呢?为什么又会在建国后请求毛泽东给他安排工作呢?

文运昌的短暂“革命”生涯

在文运昌的一生里,尤其是年轻时,一定也在某一个时刻想到过自己也要“革命”,毕竟进步思想已经被深深扎根在他的脑海里,但是一件事的发生却让他这一辈子都不再想提起“革命”二字。

1925年,毛泽东返回了老家,对外宣称是“身体不好,回家养病。”可是实际上是因为想要发展农村革命力量,特意回到了湖南老家。到家之后自然免不了与亲戚的见面,毛泽东也再一次见到了文运昌,谁知道这一见却给他带来了祸事。

那时在韶山的反动军阀赵恒锡收到了毛泽东返乡搞革命的消息,于是他马上下令对毛泽东实施抓捕,一旦被捕,等待着毛泽东的是什么自然不必多言。危急关头,文运昌说出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用自己来顶替毛泽东。因为是兄弟,两人长相还真的有几分相似,前来抓人的军阀并没有察觉出问题,带走了文运昌,这使得毛泽东有了机会脱离险境。

可在狱中的文运昌过得却并不好,在军阀手里,他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好在文家在当地有些声望,家境殷实,最后把文运昌从监狱里捞了出来。可出了监狱的文运昌却没了以前的精气神,整个人都稍显消沉,后来战争爆发,他的日子也过得贫苦起来。

而对于革命,他更是开始尽可能地远离,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从那时起,他与毛泽东有近二十年没有见面,虽然他们之间有书信的往来,但大多是家人间的嘘寒问暖,关于革命两人聊得越来越少了。

文运昌的“革命”生涯,还未开始便被画上了句点,但毛泽东却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而这条路也被他越拓越宽,引得一众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进来。他们靠着自己的信仰与实践一步步地完成革命、打走强敌,建立了一个属于人民的国家。

为什么拒绝文运昌的要求

在1951年左右,毛泽东再次与文运昌有了联系,这时的文运昌已经知道了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的事情,他很开心,因为在他的想法里,他自己等于是这个国家领袖的“亲戚”,也就意味着他能够获得某些方面的照顾。

于是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件里除了寒暄与道喜,还有一个委托,他要毛泽东帮自己家里的十几个孩子们安排工作和进京学习。在他看来,这样的委托并不过分,只要毛泽东张张嘴,也就解决了。可他没想到,毛泽东回信里十分肯定地拒绝了他。

这之后文运昌还让弟弟给毛泽东写过信,再一次提出给他谋一个职位的请求。文运昌想着自己过去也算是为主席遭过罪、受过苦,现在应该能享受些待遇,没想到主席又一次回信拒绝了他。在毛主席给他的信件批示上只写了一句话:“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后来毛主席为了缓和家人关系,邀请了文运昌来到北京做客,可文运昌仍旧记挂着在北京工作的事,而主席还是一如既往地拒绝他。

这之后文运昌还向主席提过几次想到北京生活的请求,可毛主席还是选择拒绝。一直到次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给文运昌安排工作的提议,毛主席这才肯让他就这样开始工作。可这工作既不在北京,也不是什么要职,只是湖南省文史馆馆员这样一个平凡的职位。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文运昌仍旧觉得不满意。直到1961年文运昌去世都没有再见过主席一面。他在人生路的尽头处做最后的彷徨时仍然很疑虑,为什么毛泽东不肯帮自己一把呢?

其实毛泽东拒绝文运昌的原因很简单,第一点是因为毛泽东是主席,所以他才不能以权谋私。新中国的成立与人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新中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不是某一个人的政府,不能因为这一个人权利大,就把好处给他身边的人,那样的话与旧社会还有什么差异呢?

要知道毛主席最痛恨的就是以权谋私这件事,每次在外面吃饭,小到一杯茶,大到一碟菜,毛主席都要付钱,这些都是他底线的体现。

第二点是因为主席对于文运昌才华的认可。毛主席不是不认可文运昌的才华才不给他工作,其实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知道文运昌的能力,所以才不肯让他“走捷径”。在多年前那样一个闭塞的年代里,文运昌都可以有着很多人没有的先进思想,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所以只要文运昌肯努力,绝对能够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可他偏偏想“走捷径”、“搞特殊”,这是毛泽东所最不想看到的。

关于生活、工作,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有的人知道,靠自己双手奋斗出来的生活,才是自己的,而有的人却因为自己有着所谓的“关系”就想着一步登天,想着不劳而获。我们不能否认,作为一个人,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可只有真正克制住这些欲望的时候,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显然,文运昌在这场欲望与奋斗的博弈里选择了错误的阵营。

也有人说,文运昌确实对毛主席有过帮助,想要在北京生活的想法也算不上过分,毛主席可能太过于“无情”了。但我们要知道,正是这样的“无情”,才让毛泽东成为了人人敬仰的主席,才让中国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富强的国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似帮亲属安排一个工作是小事,但这件事却会改变一个人,让他的底线与为人处世准则发生变化,这才是这件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我相信,即使是在今天,让毛主席重新做一次选择,他仍旧会说出与以前一样的话:“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