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斯大林如何霸占旅顺和大连,赫鲁晓夫为何又主动归还?

旅顺和大连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领土,近代以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原因,被俄国、日本与苏联相继占领,直到1955年才被苏联归还。那么苏联斯

1945年斯大林如何霸占旅顺和大连,赫鲁晓夫为何又主动归还?

旅顺和大连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领土,近代以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原因,被俄国、日本与苏联相继占领,直到1955年才被苏联归还。

那么苏联斯大林时期是如何霸占旅顺和大连?1955年赫鲁晓夫又为何主动归还呢?

斯大林为何霸占旅顺和大连

无论是俄国还是苏联,都对旅顺和大连念念不忘,这都与旅顺与大连的地理位置有关。旅顺、大连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近代以来,旅顺与大连先后曾被俄国、日本与苏联霸占。当时的旅顺口、大连湾包括现在的大连市、旅顺市、金州区及长海县和新津县的大部分地区。

这些地方都在辽东半岛南端,东面、南面及西面都被黄河渤两海围绕,南面隔着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北面整个就是富饶的东北大地,退可以到苏联、进可以威胁北京、天津。这就可以看出旅顺与大连的军事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正是因为这种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俩地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旅顺与大连的战略地位高也是对中国来说的,那与苏联有什么关系呢?苏联国土横贯亚欧大陆,并且是个河流很多的国家,大大小小的河流加起来数不胜数。但是,比较悲催的是,河流虽多,除了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在苏联境内,其余的都不在苏联境内。而在北冰洋的出海口到冬天全被冰封,根本不能用。沙皇俄国时期理论上与内陆国无异。

内陆国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都得看别人脸色,如果苏联是要成为世界第一的国家,那么出海口的问题就必须要解决。寻找出海口尤其是寻找不冻港,成为苏联走向海洋的必然战略选择。而旅顺与大连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离苏联近,更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的港口的年平均水温在10度左右,是个天然的不冻港,这正好符合苏联的利益诉求。

斯大林如何霸占旅顺与大连的

1860年,中俄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俄国先是夺得海参崴,还将其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控制东方”,可见野心不小,并且修建为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日本海北岸、俄太平洋海岸的最南端,气温较高,港湾开阔,是为较理想的海军基地。然而,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走出日本海、走向太平洋,面临通道不畅的问题。

日本海封闭性强,进入太平洋的三个出口是宗谷海峡、津轻海峡和对马海峡,海峡两侧分别是朝鲜半岛和日本,历史上受到日本的钳制。俄国的替代选择是企图把中国辽东半岛的旅顺口作为太平洋的不冻港。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俄国自恃联络法国和德国进行“三国还辽”有功,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控制了大连湾,将旅顺口作为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基地。

对此,日本怀恨在心,对俄宣战,俄国战败后将占领的旅顺口、大连及附近水域和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权益等转让给了日本。

战后,苏联继承了沙皇俄国的在亚洲传统地缘战略,日俄战争中,俄国失败,这让斯大林耿耿于怀,更重要的是日军占领着旅顺与大连更是锁死了苏联的海路。斯大林在二战后的远东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夺取太平洋出海口和不冻港,即大连商港和旅顺军港,确保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苏联从三步来确保其远东战略利益,尤其是在中国东北的利益。首先,在道理方面先站住脚,也就是大连与旅顺的使用在国际上要得到认可;其次,中国方面也得同意,不然名不正;最后,军事上必须实现占领,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而《雅尔塔协议》就是保证了苏联在东北的地位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为了进行第二步,1945年8月8日,苏军对日开战,出兵占领东北,开战之后苏联远东军势如破竹占领东北全境。而这个时候,苏军已经在东北有了军事优势,就以将东北地区交给中共威胁蒋介石,蒋介石必然不想东北落入共产党的手里,于是与苏联签订城下之盟《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苏联以条约形式使其在东北利益获得中国政府的合法性确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附带的各协议涉及中苏共管中长铁路、中苏共享旅顺军港、大连商港国际化及苏联可租用大连一半的设施。

实际上,早在雅尔塔会议之前,斯大林和罗斯福背着中国开始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会谈。会议期间,美苏就已经达成对日作战的《关于日本的协定》,也就是《雅尔塔协定》。关于旅顺与大连的这方面的协定,苏联就已经提出了要租借旅顺口和大连港,哈里曼代表美国总统提出修正意见将旅顺口和大连港作为自由港,以取得中国政府的同意。

斯大林也做出一定的让步,大连仍然为自由港,但旅顺口苏联必须要租借并且要成为苏联的海军基地。最终美苏达成协议,大连商港成为自由港,世界通用,并且苏联在大连商港具有一定的优惠权,同时苏联租用旋顺港为海军基地。

1945年8月下旬,苏联根据当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附件《中苏关于大连之协定》《中苏关于旅顺口之协定》的规定,派兵进驻旅顺、大连,对旅大实行军事管制。

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地区一个多月后,面对纷繁复杂的政治形势和旅大民众对苏联红军的态度转变,苏军当局对于旅大地方自治机关的设想基本成熟,这个时候的苏共便利用这期间让中共进入东北地区,短短两个月后便主导成立了中共地方政权。

除行政事务部分移交地方自治机关外,防务、金融、海关,报纸、广播,全由苏军直接控制和间接监督,两者之间确立了初步的合作机制。与此同时,中共旅大与苏军当局在高层领导层面和基层组织层面展开了大范围接触,从这点来看苏共对中共的帮助也是有的。

但是这主要是出于中苏双方意识形态一致性和现实需要的相互合作和相互支持,毕竟中共名义上还是苏共的小弟,在小弟家自然该帮还得帮。但苏军当局对中共的政治资源支持只限定在地方自治机关框架内,而中共总是试图去突破这种限制,由此导致了双方的第一重矛盾。

双方的政治需求不同,苏联只希望中共成为其控制旅大的“忠诚”帮手,但是严禁中共在旅大地区建立中共革命图景中的政治经济生活,一则避免外交上的被动地位,二则也不希望中共在旅顺、大连实力膨胀,喧宾夺主。所以,苏军当局对中共在政治资源方面的只是有限的支持。从这方面不难看出,斯大林对大连及旅顺想要长期租赁甚至是霸占。

赫鲁晓夫归还旅顺

赫鲁晓夫为什么能够主动归还旅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在抗美援朝之前,赫鲁晓夫从来不认为中国军队有什么作战能力,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胜,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太弱,直到抗美援朝结束,中国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多个帝国主义打败,中国的国际地位从这时候起直线上升,赫鲁晓夫对中国的看法自然改变,这为归还旅顺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国际上的影响,在赫鲁晓夫上台后,即“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的“三和路线”,也就是有意缓和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但是美国对此无动于衷,继续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进行封锁。

此时苏联的经济并不是很好,要想稳定局势必须拉拢好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关系,中国作为除苏联外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然会得到赫鲁晓夫的重视,归还领土无疑是对中国最好的拉拢。

三,旅顺港已经不是刚需了。1945年,日本战败后,苏联趁机占取了千岛群岛,在后续的条约里日本也承认了千岛群岛的主权归苏联所有,但千岛群岛的范围划分并没有明确下来,苏联便趁机占领了北方四岛,并宣称这是北岛群岛的一部分,而这北方四岛,恰好也是一个天然的不冻港。

正对苏联胃口,虽然两方在北方四岛上争议不断,但苏联已经开始在北方四岛上修筑军事设施,根本不会归还日本,又有一个不冻港,那么对旅顺港的需求就没有那么高,归还给中国并可以和中国搞好关系,何乐而不为?

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期间,在军事上签署了一个重要文件,即《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军的协定》。该协定规定苏联军队于1955年5月31日前自旅顺口海军基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无偿地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赫鲁晓夫认为只有取消苏联在旅顺口海军基地的权益,完完全全把旅顺口基地移交给中国才能使中苏两国的关系回到平等、友好的基础上来,最后苏联军队于5月25日撤退完毕,至此中国政府收回了最后一块外国人在中国大陆的租借地。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