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败屡战,印度碎了一地的入常梦

2021年1月4日,新年伊始,印度、挪威、墨西哥、肯尼亚和爱尔兰五个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厅举行了国旗安放仪式,也是从这一天起,这五个国家开始履

屡败屡战,印度碎了一地的入常梦

2021年1月4日,新年伊始,印度、挪威、墨西哥、肯尼亚和爱尔兰五个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厅举行了国旗安放仪式,也是从这一天起,这五个国家开始履行它们作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职责。

时间回溯到2020年6月17日,在联合国大会第75届会议上,印度以共192张票获得了184票高票当选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非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有常驻代表,在安理会定期会议时可派特别代表与会,与常任理事国共同制定安理会议事规则,包括推选主席方法。但是非常任理事国没有常任理事国拥有的一票否决权。这次当选是印度自1950年建国以来第七次出任非常任理事国。

虽然此次选举印度大获全胜,但是印度却并不满足于扮仅仅是一个短暂任期的“临时工”的角色。作为一个渴望成为“有声有色大国”的国家,印度多年来一直在积极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对这个“一票否决权”虎视眈眈。

迄今为止,印度已经多次发起了入常申请,不过每一次都是直接被否决,但即便如此,印度反而有愈挫愈勇之势,那么为何印度要如此执着与“入常”?印度入常的最大障碍又是什么呢?屡败屡战的印度,剩下的就那碎了一地的入常之梦。

印度的入常之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个主权国家组成了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从1945年在美国签订了《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正式成立。从联合国成立的这七十多年来,印度一共发起了5次入常申请,而每次都戏剧性地被一票否决了。

第一次申请加入常任理事国时,俄罗斯不同意。印度的信心并没有受到影响。不久后再次申请入常,却又被法国“打回”。印度仍然没有灰心。第三次继续申请入常,然而这次俄罗斯法国倒是没有反对,却被英国扼杀。

此后,俄罗斯、法国、英国又鼓励印度卷土重来。于是印度第四次申请入常,这次却被美国一票否决了。但是,美国又和俄罗斯、法国和英国一致的再次鼓励印度。所以印度第五次提交了入常申请,没想到的是,被中国否决了。

印度的五次入常申请,次次失败,而且还是被五大国轮流否决,可以说是非常郁闷了。但是,尽管印度的“入常梦”碎了一地,但印度却是愈挫愈勇的,从来都未曾放弃过入常的想法。那么,印度究竟为什么要执着于加入常任理事国呢?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印度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曾放弃入常足以说明一点,那就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重要性。

联合国是全球规模最具有权威性、最有影响力和参与国最多的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也正是联合国的正常运作维护了国际秩序的稳定。联合国有着自己的宗旨。

首先要维护国际安全与和平;与此同时要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以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联合国中“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作用尤其至关重要。他们手中握有的核心权力“一票否决权”能够在关键时刻左右局势。

那么什么是一票否决权呢?一票否决权,是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各自拥有对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草案的否决权,即使该决议获得大部分成员国支持,常任理事国仍然可以使任何安理会的决议无效。

联合国的决议有多重要呢?简单来说,从某种角度上而言,如果一个国家能获得联合国的批准授权去执行某件国际性事务,其本质上就相当于拿着“圣旨”办事;当然如果安理会在针对某一件非程序性事项表决时,只要有一个五常国家不赞成,该决议就不能通过。

比如北约在决意推翻卡扎菲政权对利比亚发动军事行动前就要在联合国安理会进行一轮投票表决,若表决获得多数支持那就相当于得到了一把“尚方宝剑”,该行动就会变得名正言顺并且无所顾忌。

显然印度看到了这些优势,倘若它顺利跻身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凭借着一票否决权,印度将从“国际棋盘的一颗棋子”转变为“执棋人”“博弈者”。

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国际担当的同时,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都将大幅提升,这有利于印度维护南亚第一大国的中心地位。

而非常任理事国的优势就少了很多,不仅任期只有短短两年而且还不得连选连任,任期一到就必须换成其他国家,这显然满足不了印度的大国野心,印度想要的就是和五常大国并驾齐驱平起平坐,故而尽管印度屡屡碰壁却从没有真正放弃过入常。

“大国理想”

除了因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十分重要以外,印度坚持“入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印度也有着雄心壮志——“大国理想”。

南亚次大陆在历史上长期陷于分裂割据状态,直到1948年“印巴分治”后印度才成为真正的独立现代国家。

“印巴分治”于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发生在印度次大陆,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所以常称之为“印巴分治”。

当时的开国总理尼赫鲁野心勃勃,他立志将印度建成“有声有色大国”,此后印度便进行了一系列的领土扩张运动,逐步收复了被殖民者所占的领土,而后又对印度边缘的附庸小国进行笼络牵制,以便达到控制这些国家的目的。

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印度的确积累颇多。印度目前是南亚地区体量最大的国家,其国土面积接近300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约为1.6亿公顷,人口总量已超过13亿,是全球第二人口大国。

在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经济更是蓬勃发展,崛起势头强劲,其经济总量从世界十名之外跻身到全球第五,同时印度还是全球前八大军事强国以及不结盟国家的“领导者”、是第三世界的代理人。在南亚,印度毫无疑问是“绝对大佬”。

然而印度并不会也不想止步于只做一个地区性霸主,它还一心谋求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渴望成为全球性的大国,在国际政治中拥有更高的影响力和威望。这也是深入到每个印度人心中的“恒河之梦”。

而“入常”就是印度野心扩大的重要一步。而更让印度信心满满的是美俄英法等传统大国等曾对印度抛出橄榄枝,在不同场合之中都释放出“支持印度冲击常任理事国席位”的信号。与此同时,印度边缘的一些东南亚国家也都对此予以支持。

在国内外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印度入常的渴望愈发滋长,更加迫切地想要成为一个政治大国。

在印度看来,在全球七大洲中,人口和陆地面积最大的亚洲,却只有中国一个常任理事国,代表性显然不够,因此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便成为了印度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标。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

那么印度入常的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联合国改革一直被广泛地提出来但从未真正的实施,安理会的“五常”地位始终无法被撼动。从实质上来说,安理会改革就是国际格局和权力的一次再调整,涉及到扩员与决定权的争议。

对于急于“入常”的国家而言,安理会改革绝对不会是坏事;但是对于凌驾于联合国其他普通成员国之上的“五常”来说,“联合国改制”一事是坚决不能松口的事情。

要知道五大国所享有的“一票否决权”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大小国相互博弈和妥协的产物,并心照不宣的已经成为了五大国身份和实力的象征。因此,不是谁都可以随便进入五常国,同样,五大国也不可能轻易让渡这份已到手的特权。

依照现有的联合国权力格局不难发现,在平日里的联合国五常会议上,五大国便常常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拆台暗自较劲。而一旦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轻易扩容,那么利益纠葛只会愈发盘综错杂。

倘若各个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而滥用否决权,那么可能会使联合国的多数重要决议无法通过,甚至还会导致安理会陷入“瘫痪状态”。如此一来,安理会的运行效率和作用就会被削弱,五常的而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将被稀释。

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虽然五大国“三观不合”甚至常有摩擦,但在其他国家入常这件事上却无比地团结。他们目前的一致原则便是维持现有框架,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不情愿再多出来一个新兴国家来瓜分利益,也不允许现有的平衡格局被打破。

为此尽管安理会改制已被呼吁数年但却迟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可见改革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阻力。所以如果联合国安理会原有的权力体系不被打破,那么印度的“入常梦”可能将永远是一场梦。

“入常”的条件

除了联合国权力体系一直未能得到改革这个条件以外,印度本身也并不能达到“入常”的条件。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五大常任理事国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和巨大牺牲。所以他们的位置是自己“挣”来的。

再来看看印度,印度在二战时期还只是英国的殖民地,并没有独立的主权。虽然不少印度青年都参加了二战,但主要作为英军的仆从军参战,也就是说当时印度没有自己的军队。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印度本身就没有“入常”的资格和条件。

另一方面,印度虽然看起来力量强大,但至今依旧是发展中国家,其综合实力无法与老牌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在经济方面,印度的经济体量约3万亿美元左右,在全球经济总量所占的比重还不足4%,其人均GDP也是相当低,在全球属于中低收入国家。

在军事方面,印度的军事力量看似强大,但实际上其军工底子相对薄弱,自主研发能力乏善可陈,现今拥有的绝大多数先进武器装备都依赖进口,其本国打造的军事装备则占比很少,可见印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并未达到能够入常的高度。

此外,印度还有许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配套法律规章滞后、失业率高居不下等,而这一切或许都是印度完成大国梦想路上的“拦路虎”。

印度的努力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印度也在努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频繁申请入常以帮助其实现大国梦想。但到目前为止,印度的国际影响力几乎偏居于南亚一隅,还缺乏塑造和影响国际秩序的能力。

而当印度崛起成为世界性大国,具备世界性影响力时,则意味着国际秩序体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彼时联合国的权力格局已然不同,二战的影响也在历史长河中湮灭,印度的大国地位无可撼动。

作为曾经古老文明的国度,印度想要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实现成为“真正意义上大国”的理想,这必然是一段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

结语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仅仅是权力的代表,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体现。而安理会的变动,代表的是国际利益关系的更深层次的变化。但究其根本,一个国家如果拥有足够的综合实力,是不会在国际中被否认的。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